对市十四届政协一次会议第035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03]
[ 字体:  ] [分享: ]

提出的0352号“关于上海加快完善碳普惠消纳机制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进展

20221128日,大阳城集团娱乐游戏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上海碳普惠机制的建立完善做了总体设计和谋划,突出了系统性和整体性。目标到2025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搭建碳普惠平台,选取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及统计基础好、数据可获得性强的项目和场景先行开展试点示范,衔接上海碳市场,探索多层次消纳渠道,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打造上海碳普惠“样板间”。还明确了在上海碳普惠体系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建设体系平台,推动管理科学规范”“建立评估评价标准,有序做好项目管理”“试点个人减排场景,鼓励公众参与”“扩展减量消纳渠道,实现价值转化”“依托区域协作机制,提升协同效益”“利用绿色金融手段,增强项目与场景开发活力”“探索多领域联动,加强政策协同”等七个方面19项重点任务

此外,在今年待发的《上海市纳入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及《上海市2022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中,考虑到未来上海碳市场的发展、积极推进建立本市碳普惠机制等因素,我们将与本市正在推进的碳普惠机制相衔接,新增“上海市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为抵销机制,抵销总比例由3%提高至5%。相关方案拟在市政府专题会审议通过后印发。

二、对相关建议的反馈

(一)关于试点新增碳普惠交易产品

碳普惠产品主要分为中小型碳减排项目和个人减排场景两类。对于中小型碳减排项目,将根据上海碳普惠体系规划目标,率先开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公共交通等相对成熟、数据基础较好的碳普惠项目,探索拓展多种项目类型,逐步从单一的碳减排向多污染物协同减排、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等多目标、综合性评估标准转换,形成广泛认可的项目减排评估评价体系,为遴选不同阶段的重点开发项目类别提供依据。

对于个人减排场景,将有序推动个人减排场景接入与开发。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的原则,将个人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中有效的低碳行为逐步开发为标准化的个人减排场景。探索建立面向公众的个人碳账户体系,提升公众对自身节能降碳行为的感知,为公众参与碳减排活动提供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在本市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中明确将“上海市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作为抵销机制。

(二)关于优化碳排放和碳减排核查机制与手段

一方面,政府搭台,多方唱戏,推动形成开放式、具有自我成长性的碳普惠方法学发展机制。充分借鉴清洁发展机制(CDM)、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以及其他类型的自愿减排方法学,综合考虑减排项目及行为的额外性、真实性、普惠性、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有序引导、逐批开发备案项目类和个人类碳普惠减排方法学。鼓励企业与社会力量自主开发、申报方法学,建立方法学开发、申报、评审、备案的动态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建立与方法学相配套的便捷化、信息化的减排量签发确认机制。依托“随申办”等公共信息平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立具备方法学与碳普惠项目备案、减排量签发与登记、交易、激励等功能的碳普惠系统平台。在公平性与开放性基础上,引入商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对接各类碳普惠项目和场景,尝试与商业碳积分平台连接。降低系统接入成本,提升碳普惠平台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保障参与方信息、数据的隐私安全,提升项目与场景的审核效率,提升用户操作的便捷度。

(三)关于增加宣传渠道,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加强碳普惠宣传推广工作力度

一是将进一步加强碳普惠宣传推广工作,提升上海碳普惠的影响力。将碳普惠的宣传与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现有活动形式相结合,并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广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市场推广活动。

二是搭建完善数字化平台,构建个人数字化碳账本。基于个人行为场景利用数字化技术,作为生活消费端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基础。数字化技术和碳普惠机制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探索长三角碳普惠体系互联互通,推动碳普惠体系高质量发展。依托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先行,加强跨区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完善并推广“上海模式”,逐步拓展体系运行地域范围,促进跨区域规制共建、标准互认,探索平台对接,逐步实现跨域共治、碳普惠市场扩容的示范体系。

感谢您对本市碳排放管理工作的关注,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监督和支持!


XML 地图